台灣過敏性疾病逐年增加。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可以視為同一個疾病。有氣喘的病人中同時伴有過敏性鼻炎的大概有 78 %,而在普通人群裡大约只有 15 %左右。在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伴有支氣管氣喘的有 38 %,而在普通人群中只有 2 %- 5 %。
二、治療原則
過敏性疾病的治療往往是長期抗戰,因此,首要原則是 認識疾病 , 讓病人和醫師成為合夥關係,共同參與預防以及治療。其次為 評估疾病的嚴重度 ;治療上 避免過敏原 是治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症狀和藥物治療,治療上採 階梯式治療 ,若是治療效果依然不好,可以採取 免疫療法 。
• 控制過敏原 以及危險因子 :
在台灣,對塵蹣過敏的患者最多,佔 68.59 %。塵蹣喜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例如床墊、枕頭、棉被及地毯等。可用防蹣床罩或加強清洗。危險因子包括一些污染物:其中香煙是主要的污染源。
• 藥物治療
A. 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s )
因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嗜睡和黏膜乾燥等副作用多。第二代也就是非嗜睡型的是目前第一線用藥。
B. 去充血劑( decongestant )
可減少鼻組織的腫脹,能迅速解除症狀,但若是使用不當,反而會使腫脹症狀更嚴重。
C. 肥胖細胞穩定劑( Cromolyn sodium and sodium nedocromil )
可用於預防過敏性鼻炎,但在過敏性鼻炎已經發作後效果較差,一天用三次到四次,比較麻煩。但是幾乎沒有副作用。
D. 類固醇( Glucocorticoids )
適用於所有種類的過敏疾病,主要在於它抗發炎的效果。目前有多種用法。
吸入型類固醇 :為治療哮喘的第一線藥物。但是因為使用後效果不會馬上出現,所以對急性嚴重的病人,應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再加上短暫的口服或靜脈注射的類固醇。
口服的類固醇 :當需要高劑量吸入類固醇且症狀控制不良的病人,可合併使用。
靜注類固醇 :急性重度哮喘發作時,可以使用,效果通常在 1 到 2 小時後出現。
副作用:有些病人會出現口腔念珠菌增生,約 15 %,因此,在吸入類固醇後,需澈底漱口吐出。此外也有少數病人(約 5 %)因喉肌病變而出現沙嗄聲,這些副作用都會在停藥後消失。吸入類固醇全身性副作用極少,不會傷害支氣管粘膜也不會增加肺部感染之機率。
E. 支氣短擴張劑( bronchodilator )
主要分為三種: 乙二型 受器交感神經作用藥 劑 , 茶鹼和 抗副交感神經用藥。
乙二型( β2 型 ) 受器交感神經作用藥 劑
短效型 吸入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是目前治療哮喘急性發作的主流,用於症狀緩解;長時間規則使用短效吸入型製劑可以產生藥效減退( tackyphylaxis ),因此短效型是視病情需要時才使用。過度依賴這藥物可能是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混合類固醇的吸入劑 能夠顯著地降低夜間哮喘的發生率,減少急性發作和住院次數,常用於長期控制。
去年( 2005 年)十一月中旬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三種吸入型氣喘藥物發出警告,稱經常使用可能導致氣喘惡化甚至死亡,而 這三種吸入劑中都含有 長效型的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 。因此引起了宣然大波,這個研究( SMART )在 2003 年已經結束,研究主要在評估某一吸入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的安全性。在 13 個死亡病例中,非裔美州人(黑人)佔大多數;在氣喘的控制上,病人的教育,對發作時的警覺性以及配合治療的程度是重要的因素。在美國大多數白人擁有較高的社經地位,以及知識水準,對疾病的認知和控制較為重視。因此,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因為藥物本身、因為種族不同、或是因為氣喘的控制好不好造成死亡病例的差別,其實仍沒有定論。因此,適當使用藥物才是最重要的,若是因為害怕而拒絕使用吸入型長效交感神經製劑,讓氣喘嚴重發作,反而導至死亡。
茶鹼( xanthines )
在夜間哮喘、長期慢性哮喘有療效。但是安全範圍很窄,所以副作用容易發生,包括噁心、嘔吐、胃灼熱感、心律不整、焦慮、煩燥不安、手顫抖、失眠等等。
抗副交感神經用藥( Anticholinergic agents )
是有效鼻炎局部治療藥物,可以抑制腺體分泌;也有擴張之氣管的功效 ,但是效果略遜於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
F. 白三烯拮抗劑( Leukotriene antagonists )
經由抑制血管擴張,以及減少發炎。 對於輕到中度氣喘病人,乙二型支氣管擴張劑的需要量,惡化的機率都有減少。
G.手術治療
過敏性鼻炎原則上以藥物治療為主。若藥物效果不佳才考慮輔以手術來治療其症狀或併發症。如鼻甲肥大,鼻竇炎。
• 減敏療法-去敏感化( Allergen immunotherapy--desensitization )
以漸進的方式將該過敏原注射入 皮下 ,使之產生忍受力的方法。
1. 適應症: 使用在嚴重過敏性鼻炎,對治療反應不好或查不出過敏原的病人身上。會降低症狀及需要的藥物,小孩子則可以減少將來發展為氣喘的危險性。對氣喘的效果則是有爭論的,而在異位性皮膚炎則沒有價值。
2. 臨床效果: 有一小部分人治療後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大部分可以減輕症狀和減少藥物使用。 一般而言,開始治療後 6 個月症狀可得到緩解。 通常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3. 副作用: 要特別注意過敏休克。必需要備有急救設備在旁邊。
三、中西藥治療
中醫的鼻鼽可相對應於西醫所謂之過敏性鼻炎。
A. 過敏性鼻炎:鼻鼽
其致病之原因多為臟腑功能失調,外在感受風寒,異氣邪侵所致。治療主要區分急性期和緩解期;急性期著重在袪邪;緩解期著重在於臟腑辨証,再分別按肺、脾、腎之虛損服用不同之方劑。
在對過敏性鼻炎之證型研究上,發現在台灣過敏性鼻炎患者偏熱證者居多,有將近一半的患者,偏虛證者較少。可能和台灣潮濕的氣候,加上飲食不當有關。
偏熱證的患者,常表現持續性的發作,鼻黏膜充血,鼻塞鼻脹,口乾,舌質紅苔白,脈弦滑或數等症狀。常用方劑如辛夷清肺飲等等。
偏虛證的患者,常常表現虛弱的症狀,例如怕冷,腹瀉,容易感冒,鼻黏膜沒有水腫現象,顏色蛋白無華,舌質淡,脈濡軟等症狀,可以用四君子湯,玉屏風散等藥物加減。
B. 氣喘:哮喘,哮病
中醫臨床對氣喘觀察的角度是從外在環境、病體的體質著眼,體質上又可分為容易外感的肺氣虛、消化吸收功能差的脾氣虛與身體應變機能差的腎氣虛三大類最為常見,外在環境則以氣候突變、細菌或病毒感染與直接接觸過敏原等最為常見。另外中醫經常提到像是飲食不當、生活情感的壓力、生活形態的不規律也是氣喘誘發的常見因素。
中醫對氣喘的辯證可分為發作期與緩解期兩大類,發作期首重不喘,重點在控制症狀,常用方劑包括偏寒性的用小青龍湯,偏熱性的用麻杏石甘湯、定喘湯等等;同時,若是症狀嚴重,支氣管擴張劑和類固醇也必需使用;緩解期則著重避免過敏原,體質的調養,可以用六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等藥物加減,重點在避免復發。
四、結語
現代醫學在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急性發作的治療有其優越性,而最重要的是病人必須了解自己的疾病情況,學習評估嚴重性,在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藥物,規則的追蹤 ; 而注重體質調理的傳統醫學則有其發揮的空間,接受中西醫治療的患者,明顯的減少西藥使用的量,減少發作次數以及嚴重性;中西醫共同治療,可以增強治療之效果,減少醫療資源消耗,是目前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