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人工電子耳成人植入效果佳

無經濟基礎之失聰待業者亦可申請補助
賴先生目前是任職於林口科學園區的科技新貴,2004年因突發性失聰帶上了助聽器,2007年再次因為不明原因,聽力驟降,決定選擇植入人工電子耳,祈望能恢復聽力並保住工作的優勢,經手術後,連電話溝通的能力幾乎與常人無異,成效令人滿意。

林小姐是一位單純的家庭主婦、兩個孩子的媽媽,她與胞弟從小皆有聽力障礙,姊弟倆受到其他電子耳使用者「聽、語」能力明顯進步的誘因及口碑,決定同時接受植入手術,後因「補助」問題,林小姐3個月前才完成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比弟弟晚了將近兩年…。不過現在的她覺得有能力辨識更多她以前不曾聽懂的聲音,連音樂旋律也變清楚了,更重要的是─她可以開始工作,貼補家用了。

以全球整體估計,成人與學童之人工電子耳植入者總數一直不相上下,目前成人植入比例約佔47%,在人工電子耳發源地澳洲,成人植入的數字甚至達到學童的1.7倍,於美、日等先進國家亦同時具有此相近的比例。而台灣成人植入者人數卻遠不及學童的四分之一,此一數字更突顯了各國對於聽障者醫療福利制度的普及程度。

過去,由於學齡前幼童植入人工電子耳之成效卓著,一般人對聽覺復健的認知均僅停留在:越早進行人工電子耳植入,越有助於學童回歸主流教育,因此,各縣市政府之補助多將重點放在學齡前之幼童。至今,這依然是牢不可破的原則,但也因此造成許多人對成人失聰者植入電子耳的成效抱持了相當大的疑慮,同時亦忽視了聽障者面對就業競爭環境時,「強化聽能」的重要性。

舉例來說,70多歲的駱伯伯,雖然退休在家,依然渴望與家人、親友之互動與溝通,並期盼參與適當的社交活動,而這些願望,以往由於極重度聽能缺損,就算配戴了最新型的助聽器,依然困難重重。駱伯伯就醫後,了解了電子耳有機會協助他恢復聽能,於是做了電子耳植入的選擇,毅然接受手術。術後短短1個月,聽能即達到正常人的8、9成,駱伯伯開心得不得了,對此項科技嘖嘖稱奇,把電子耳當寶貝來照顧。

對於一般人質疑成人失聰者是否會因為錯過了寶貴的學語期,無法透過復健達到接近一般人的口語能力?使得電子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耳鼻喉部孫玉生聽力師和莊秀鳳語言治療師表示:雖然有此顧慮,然而成人失聰的歷程、原因及時間長短人人皆不相同,因而植入電子耳後的成效與自幼即完全失聰,且無法或即時配戴助聽器,接受聽力復健者會有所差異。每個個案是否適合植入電子耳?可經由醫療團隊的評估,來告知患者預期效果,以協助患者決定是否植入電子耳。

以國內目前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之醫療技術水準,年齡絕對不是問題,只要經過完善的術前評估、篩選與持續的術後復健,多數植入者可達到一定的成效。一般而言,能擁有足夠的資訊並幸運的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者如賴先生或林小姐之成人並非多數,尤其不知道電子耳有機會協助他們恢復聽能的聽損患者,想必大有人在。此項難能可貴的成人電子耳補助方案,應可協助更多失聰患者重回有聲世界,提昇他們的生活品質。

許多自幼戴助聽器便足以應付學業的社會新鮮人,在踏入社會之後才發現,職場之工作環境與人際關係和單純的校園仍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加強聽力的迫切性,潛藏著對人工電子耳之需求,但在毫無經濟基礎的情況下要花費大筆金錢開刀,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只能尋求補助之途。「長庚醫院裝置人工電子耳費用補助作業要點」於96年10月修正公佈之後至今,便收到眾多的申請案件,諮詢電話更是不計其數,其補助對象不限孩童,亦惠及成人患者,雖有排富條款的限制,但是一年多來,也有不少像賴先生、林家姐弟的成人幸運兒得到補助且有很令人驚喜的術後成效。最後,我們衷心盼望政府之社服機構也能和本院一起關注這一群無聲的聽損者,運用政府的力量與資源幫助他們完成植入人工電子耳的夢想,擁有和一般人一樣在職場公平競爭的能力。


本文作者【林口長庚耳鼻喉部耳科主任 吳哲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