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失業與自殺:真相與迷思

失業與自殺的關係,是近來各界關心的話題,究竟失業率是否會影響自殺率?

自97年底以來,世界性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蔓延,台灣在全球化浪潮下亦難置身風暴之外,相對應於巨觀經濟環境變遷,經濟成長率以及失業率等勢必朝經濟衰退之方向變動,行政院主計處於4月22日公佈98年3月失業人數為63萬人,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之失業率為5.72%,較上月上升0.09個百分點,主計處提供之資料顯示,失業率已連續十一個月上升,勞動市場情勢嚴峻。

攜手面對失業壓力 破除失業與自殺之因果迷思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教授表示,失業問題可能成為心理壓力之來源,但不一定是自殺之肇因,生活中存在各種支持保護因子,可以陪伴我們面對生活的壓力,此外,自殺行為絕非單一因素所能造成,應破除失業與自殺立即而直接的因果關係迷思,由台灣過去三十年之自殺率與失業率資料顯示:男性之失業率與自殺死亡率呈現明顯之相關,在中年男性族群特別顯著,在女性族群這種相關則較不明顯。巨觀的經濟情勢,對於自殺行為的影響,也可能有一段潛伏期或具延遲效果。然而,就微觀層次而言,失業確實為自殺身亡眾多危險因子之一,失業與自殺的關係密切,但其直接之因果關係仍未確立。

自殺絕非單一因素造成 憂鬱傾向、情感人際問題也應關心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分析95年1月至98年3月全國自殺企圖者的通報資料,發現在3年多的通報總人次68,420人次中,以「失業」為自殺之唯一原因的個案,佔通報總人次之比例為0.9%,自殺原因包含「失業」者,佔總自殺企圖者人次比例為3.6%,這些個案之自殺企圖因素,除「失業」外尚合併有其他原因,例如「家人間情感問題」、「有憂鬱症病史」及「憂鬱傾向」等;此外,自97年12月起,以「失業」為自殺原因之一者,佔全國自殺企圖者通報人次之比例有上升的現象,97年12月時,該比例為8.3%,與97年9至11月(4.1%、4.1%及4.8%)相比,成長率為72.9%,此變化趨勢在男性較女性顯著,爾後三個月份該比例無明顯變化(各為8.2%、7.5%及7.7%),而自殺原因為「經濟因素」、「憂鬱傾向」、「家人情感問題」及「夫妻關係」之佔率也隨此趨勢上升。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執行長廖士程表示,由通報資料分析數據來看,失業確實為自殺企圖危險因子之一,但並非單一肇因,關懷自殺企圖者時,應理解其除「失業」外之情緒壓力來源,給予適度的支持。

心情溫度計與守門人123步驟 幫助您積極面對失業壓力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調查15歲以上、65歲以下之民眾,發現在簡式健康量表(別名心情溫度計,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簡稱BSRS-5)的評估下,失業樣本在失眠、焦慮、憂鬱、低自尊、憤怒及自殺意念各面向,均呈現較高的困擾,其中,失業者有中等程度以上的憂鬱困擾為非失業者的3.4倍,失業者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自殺意念為非失業者的4.9倍,顯示失業者受到情緒困擾的程度較高,利用簡式健康量表來評估失業族群的心理困擾問題,作進一步的轉介,能夠有效的降低自殺的危險性。

呼籲民眾面對失業壓力時,可尋求政府或民間資源的協助,並且好好照顧自己,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健康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不要染上酒癮或濫用藥物,除了生理的健康外,也應注意心理的健康狀況,使用簡式健康量表檢測情緒困擾程度,若有身心方面顯著的困擾與病痛,應依照身心困擾之嚴重程度,尋求支持與幫助,或盡速尋求心理諮詢與醫療專業之協助,身邊若有失業朋友,也請大家以自殺防治守門人的三個步驟:「一問、二應、三轉介」,支持失業朋友面對失業壓力。

所謂「自殺防治、人人有責」,整體而言,自殺行為絕非單一因素所能造成,然而面對全球性經濟社會之不確定因素,整體人道服務相關之團隊,除繼續落實既定之國家自殺防治策略,特別是跨領域整合以及「網網相連、面面俱到」工作外,正確地解讀經濟變遷與自殺相關的訊息,落實自殺防治守門人之推廣工作,並對於自殺企圖者之通報後續關懷活動,以及拓展全面性之自殺防治作為,是未來重要之自殺防治方向。

自殺防治守門人三撇步:

「一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二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