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成人安裝人工電子耳,一路順風

刻板印象中,人工電子耳最適合聽覺發展時期的兒童。不過,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醫師根據臨床醫療成果發現,聽力損失的青壯年和銀髮族,藉助人工電子耳,可以很快闖出一片天,增加就業機會,拓展社交圈。一位30歲的養蘭高手,戴著人工電子耳,跨國到荷蘭參加比賽,為國爭光,抱回冠軍獎牌。

以往,人工電子耳絕大多數用來幫助小朋友改善聽力。孩子年齡在6個月以上1歲以下,最適合安裝,因為這段期間正好是聽覺系統發展最關鍵期,藉助人工電子耳,聽損孩子也能順利接收聲音刺激,往後就能跟一般小朋友一樣說話、唸書、交朋友,人際交往與學習成長,皆不受影響。台北慈院第一個裝上人工電子耳的小朋友,現在已經上學了,狀況十分良好,學習力跟一般小朋友沒有差別。

10餘年前,人工電子耳引進台灣,當時還只是單頻的電子耳,國內進行此植入手術的醫院及病患還不普及;現今,電子耳已經發展到能用多音頻來作傳導,就好比卡式收音機到環繞音響般的大躍進。

人工電子耳是專為重度聽障者能夠重新獲得聽力所發明的電子裝置,它與助聽器不同之處在於助聽器是將聲音調大,對完全失聰者沒有助益;人工電子耳則是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使病患能擁有足以使用的聽力。

吳弘斌醫師師指出,隨著西方社會的腳步,養兒防老的觀念已逐漸下降,越來越多重聽的銀髮族已經會替自己規劃退休生活,為了促進與他人社交活動的能力,也會想拋開不敷使用的助聽器,改用人工電子耳;聽力損失的青壯年人使用人工電子耳,復健情形也十分良好,就業時的選擇就不會再因聽力問題受限。

一位50歲左右的謝先生,從年輕時聽力一直不佳,30幾歲開始感受明顯,近一兩年更是完全都聽不到,影響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他屬於漸進式不明原因的聽力損失,在吳弘斌醫師建議下,謝先生開刀裝了人工電子耳,從開機至今經過了兩個多月,狀況有大幅改善,已經可以適應聲音,做生意和講電話都不成問題,預估6至9個月以後,能恢復到80%的以上的水平;另一位30歲的李先生,也是在裝了人工電子耳後重獲新生,在台灣連三年得到蘭花栽種冠軍,去年還前往荷蘭參賽,一舉拿下了總冠軍。

人工電子耳有一植入體,材質為鈦金屬,體積小而薄,它需要開刀裝在耳蝸位置,通常手術要3個小時,待2至3個星期將接收器打開後,就能開始聽力訓練工作;由於植入體的電極已在體內,所以外觀只有一個小小的頭圈掛在耳朵上,如同隨身聽的耳機,美觀輕巧。

慈濟醫院在人工電子耳手術的歷史已有五年多,替數十位聽損者重新找回聽力,慈濟基金會與慈濟醫院正推行「全人照護」的推行,透過專人訪視、照護,以及專人服務的100小時免費聽能復健,讓病患在家就能依照電腦操作軟體自我練習,開心迎接新生活的來臨!


新聞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
本文作者: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