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回鄉探親引起桿菌性痢疾家庭群聚疫情!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7月9日接獲1名桿菌性痢疾個案通報,居住於彰化縣之76歲婦女,主要症狀包括腹瀉及發燒等,經住院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家中5名接觸者於7月16日檢驗結果發現,個案的越南籍媳婦亦為陽性確認個案,該名女士曾於5月31日至6月24日帶2名幼子回越南探親,2名幼子中7歲的哥哥前於7月7日也出現腹瀉及發燒症狀,至醫院住院治療,於7月18日由糞便檢體檢驗結果發現為疑似桿菌性痢疾,經通報後於7月23日證實確為桿菌性痢疾感染。

疾病管制局表示,本次檢體進行菌株分析比對(脈衝式電場電泳PFGE),76歲指標個案與其媳婦之菌株相似度達95.65%,且藥敏試驗結果度也顯示此菌株來源極可能為境外移入,與東南亞流行株有親緣關係,此件桿菌性痢疾之家庭群聚感染,起因為個案回鄉探親遭到感染,回國後就醫未能及早診斷出桿菌性痢疾,而引起的家庭群聚事件,目前除已對個案家裡進行衛教、消毒等防疫工作外,同時也對7歲個案就讀的托兒所進行接觸者檢查,全體師生與工作人員均採集檢體共33件,檢驗結果均為陰性,該托兒所人員目前皆未出現疑似症狀,未來並將持續進行該托兒所症狀監測14天。

桿菌性痢疾之潛伏期為12至96小時(通常1至3天),有時長達1週,症狀包括程度不等的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有便意,卻拉不出來)、血便及粘液便等症狀,也有可能無症狀,其傳染途徑係因直接或間接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東西而感染,因該病的傳染力很強,即使只吃入極少數(10∼100個)病菌亦可能發生感染;此外,亦可能因為帶菌者便後沒有洗手或沒有清洗指甲間縫隙,而後與人握手,或者是間接由食品之污染而傳染給別人,疾病管制局再次提醒民眾,養成良好之飲食及個人衛生習慣,如切勿生食生飲、不要購買路邊衛生不良的食品、用餐前務必洗手,以避免感染,如發現身體有上述不適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以便及時得到適切的診斷及治療。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