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腳趾發黑先別急,應是動脈堵塞惹的禍!

部分糖尿病患常因下肢動脈堵塞而被迫截肢,造成自身與家庭的極大負擔,事實上有許多截肢是可以避免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甘宗本強調,下肢動脈堵塞易造成腳趾發黑,血液循環不良更導致抗生素的效果無法到達,即使截肢後傷口也難以癒合,透過動脈的「繞道手術」可針對腿部中、小型動脈狹窄或堵塞,改善腳部血液循環,協助民眾免除截肢的命運。

嘉基心臟外科主任甘宗本表示,62歲的黃先生長期有抽菸習慣,近來左腳兩隻腳趾出現發黑情形,經就醫手術切除掉發黑的腳趾後,傷口不僅無法癒合,腳部發黑的部份也逐漸擴大,經緊急施行動脈繞道﹝俗稱接血管﹞手術,才讓腳部的血液循環改善,傷口逐漸癒合。

甘宗本醫師指出,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現代化社會壓力大、飲食不均衡、運動量不足,動脈硬化疾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其中心臟病、腦中風較為國人所熟知,而因為下肢動脈堵塞需要截肢者,其實也不在少數﹝包括糖尿病足﹞,許多人甚至終身無法再行走。

事實上,有許多截肢是可以避免的,因為發黑的腳趾附近血液循環不良,抗生素效果無法到達,不但小傷口難以癒合,就連腳趾頭切除後的傷口也常繼續「流湯、流膿」,而無法避免往更高位截肢的命運。

甘宗本醫師強調,面對動脈硬化疾病,民眾可以尋求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評估血管堵塞的狀況,若是腹部的大動脈狹窄或堵塞,可以用血管內「氣球擴張術」或「血管內支架」打通血管,如果是腿部中、小型動脈狹窄或堵塞,則多半會使用動脈的「繞道手術」﹝俗稱接血管﹞,來改善血液循環。

除了等到腳趾頭發黑,甘宗本醫師也呼籲民眾平時應留意是否有「間歇性跛行」情況,因為間歇性跛行是下肢動脈阻塞的早期症狀,在遠距離行走後會感到腳痛和無力,尤其是小腿後方的肌肉,據統計約有百分之三至六的60歲以上老人會有間歇性腳痛,部分民眾常習慣自行購買止痛藥或感冒糖漿服用,等到腳部發黑才被家人送醫,但治療的結果往往較不理想,若能盡快就醫尋求正確醫療途徑,常可免於被截肢的可能性。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本文作者: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