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脂漏性皮膚炎的中醫治療,讓大片頭皮屑不再亂紛飛!

張同學在中醫科診間抱怨,只要冬天一到,他的鼻翼兩側紅腫脫皮,臉上看起來又油又髒,頭皮發癢而且呈現大塊的脫皮,像是層掉不完的頭皮屑,令他困擾不已,既影響外觀,又造成心理嚴重焦慮,甚至阻礙了社交。醫師說,像這樣的個案即為脂漏性皮膚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施至玲說,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小嬰兒,18∼40歲的成年人以及老人。據統計,每100人之中,約有2∼5人受此疾病困擾。好發於身體皮脂腺分佈稠密的區域如頭皮、鼻翼兩側、眉毛、眼皮、嘴邊耳後、胸部正中央部位,有時腋下及陰部也可能出現皮疹。

這些皮疹的特徵是皮膚發紅及出現黃色調鱗屑,有時出現黃褐色較厚的結痂及濕潤傾向,並不一定會合併癢感。脂漏性皮膚炎發作,輕者以頭皮屑搔癢、起小紅疹、脫皮來表現,重者會產生紅色帶有厚黃的結痂斑塊產生,強行剝離皮膚下會有受傷出血的現象。

施至玲指出,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容易反覆發作的皮膚病,一般西方醫學認為,脂漏性皮膚炎與體質或芽孢菌產生有關,治療上以外用要抗黴菌洗髮精、類固醇藥膏或併用抗生素做局部塗抹,短暫的效果不錯,但卻容易反覆發作。

她指出,脂漏性皮膚炎若發於頭部者中醫屬“白屑風”範圍,延及顏面稱“游風”,累積頸胸部稱“鈕扣風”,中醫認此疾病不僅是生理更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因此,治療脂漏性皮膚炎需針對患者體質改變以及情緒做調理,以減少反覆發作現象。

臨床上最常見的體質有脾胃濕熱、肝鬱化熱、血虛生風型、陰虛血燥型四種證型:

1.脾胃濕熱:容易發生在脾胃無法代謝過多濕氣或平日喜辛辣燥熱食物的人,濕熱在體內容易產生腹瀉、腹脹、矢氣臭,濕熱上蒸皮膚,皮膚就會產生紅斑、流滋液、油膩的黃色結痂。治療首選以五苓散、甘露消毒丹,濕熱重者甚而使用龍膽瀉肝湯。

2.肝鬱化熱:壓力無法釋放的人,肝經氣機無法疏通就會產生所謂的「鬱卒傷肝」,肝經虛熱耗損肝血津液,肝血不足皮膚表層的津液乾枯,就會產生發紅乾燥、脫屑敏感現象,另外還會有煩燥焦慮不安、睡眠不穩定或失眠、情緒不穩定,治療首選為加味逍遙散(當歸、白芍補肝血滋養皮膚。白朮、茯苓、生薑加強脾胃代謝的功能。柴胡、薄荷疏肝理氣緩和情緒;牡丹皮、梔子清肝經虛熱、皮膚發炎紅癢)。

3.血虛生風:皮膚暗紅,略見溢水,平日皮膚易乾燥癢,冬季更甚,治療可選用養血袪風法(羌活、荊芥、防風、白芷、降香、歸尾、川芎、丹參)。

4.陰虛血燥:若病程慢性化,反覆不癒,炎症不明顯,併有失眠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裂紋者,治療可用當歸飲子(荊芥、防風、當歸、生地、赤芍、川芎、何首烏、白蒺藜、炙黃耆)。

另外施至玲也強調,生活作息規律的重要性,建議的注意事項如下:

一、飲  食:飲食原則宜清淡,油炸、燒烤、咖哩、沙茶、麻辣鍋及酒等辛辣厚味均宜忌口。蔬菜五穀類可選性味偏於清涼退火的蓮藕、絲瓜、冬瓜、白蘿蔔、大白菜、綠豆、薏仁…等,有助於清解體內火氣與濕氣。
 
二、清  潔:輕微者予以一般洗髮精或抗屑洗髮精清洗,溫水沖洗,指腹輕輕按摩頭皮,絕不可用力抓洗,以免頭皮受傷,建議嚴重者可予以中藥外洗方:當歸、苦參根、黃芩煮水,適溫後外洗。

三、運  動: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以排解負面的情緒和過度的壓力。

四、生活習性: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除去壓力、焦慮不安及不穩定情緒。

五、誘因、惡化因子避免:壓力、不規律生活習慣為重要的惡化因子,宜多培養正面的生活態度。

以張同學為例,平時為一個“老外”,高熱量飲食習慣,同時一邊就讀大學又一邊在打工,生活作習並不規律,壓力指數也不低,每每勞累及晚睡則皮膚情形更惡化,經中醫望聞問切後,診斷正屬於“脾胃濕熱”及“肝鬱化熱”兩混合證型,患者在經過中醫3個月調理且囑咐自行調整飲食及作息習慣,果然令人懊惱的大片頭皮屑,鼻翼兩側、眉上及耳後的脫屑,以及臉上的油膩感慢慢消褪。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