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便有泡沫是正常也可能有病,又如何去區分呢?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 張哲銘主治醫師

隨便拿任何一天的任何一份報紙,翻到廣告版找一找,就看得到像「……小便混濁帶泡沫,尿流分叉,主因腎虛……」等字句;另外從很多廣播電台主持人和巡迴各地賣膏藥的「拳頭師父」的口中也可以聽到類似的文詞。一般民眾長久處在這些訊息的渲染之下,如果也曾經有過這些症候,難免會開始擔心自己的腎臟是不是有問題,再加上民眾們心目中對「洗腎」這種治療莫名的恐懼,可能就促使民眾求助於各式醫療。事實上本院腎臟內科門診就常常有患者很擔心的問起:「我早上起床小便後,在馬桶內看見好多泡沫,要不要緊?」也有人問:「排尿到末段的時候,肉眼就可以看到有混濁,是不是腎臟快壞掉了?」

就學理上來說,液體必須要有外力衝擊激盪才會形成泡沫,而且如果這液體裏含有越多溶質,所形成的泡沫表面張力就越大,泡沫也可以保持比較久不破裂消失。我們從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就看得到泡沫形成的實例。選一個吹著風的日子到海灘去,站在海浪恰恰可以浸到腳的地方,向下看往往就可以看到泡沫在腳邊消散;敲破一個雞蛋到碗裏攪拌,馬上出現多量泡沫,越用力越快攪拌,泡沫越多越綿密。海水泡沫在幾秒內就消散無形,反之蛋的泡沫就持久不破,兩者差別就在雞蛋裏含有豐富蛋白質和脂質,形成的泡沫表面張力,所以可持久不破。

正常人的尿液並不只是水而已,還包含各種含氮代謝廢物和身體不需要的多餘礦物質,所以正常尿中就已富含多量溶質。我們排尿時,都是從某一高度用力往下衝擊〈尤以男性站著排尿為最〉,本來就容易形成泡沫。早上剛起床時,因為經過一整晚的尿液濃縮,尿中溶質濃度很高,排尿時更加容易起泡,所以排尿有泡沫並不代表就有腎臟病。當然在真有腎臟病的患者尿液中,或者因為有紅血球及白血球存在,或者有超過正常量的蛋白質和脂質,在排尿時容易形成表面張力大的泡沫;甚至在一些已經確定有腎衰竭的患者,排尿時並不會有泡沫出現。所以單看小便有無泡沫絕不足以判定有無腎臟病。

既然小便帶泡沫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有病,那又如何去區分呢?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做個尿液分析,看尿液中是否帶有紅白血球,超量蛋白質和脂質,或者只是含有比較多的礦物質而已,當然如果能再配合血清尿素氮、肌酸酐值的測定,然後請專業醫師加以綜合判讀為最理想,而不需要看到小便泡沫就太驚慌,以至於輕信某些不恰當的醫藥資訊,甚至服下不知名的藥品補品,傷身又傷神,那才不值得呢!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第十六卷第六期(腎臟病專刊)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