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不要等到細胞在短期間內一一「陣亡」時,才認識肝炎!

認識肝炎不嫌晚!肝臟是人體內重要器官之一,肝臟呈暗紅色,位於右肋骨的後下方,在橫膈膜之下,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當然也肩負起許多重要的任務,包括調節血糖量、儲存糖量、儲存鐵質和維生素和分解多餘的氨基酸…等等;因此當肝臟失去健康,這些功能也會一一喪失。

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的破壞,都稱為「肝炎」。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發動炎性細胞(例如:淋巴球)浸潤到組織內放出免疫物質,以對抗體來物,稱為「炎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發炎」。這種反應若發生在肝臟,就是「肝炎」。會引起肝炎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藥物、酒精,甚至些先天性的異常,都有可能。因此肝炎的種類也很多。

不同的原因會引起不同的肝炎,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共分為A、B、C、D、E五種。


A、E型屬於急性的肝炎,這兩類通常是由不潔的飲水或飲食所傳染的。其中E型肝炎,約有80%是由境外移入的;而A型肝炎,在孩童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成年之後症狀則較為明顯。

B型與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則是由接觸帶有病毒的血液及體液而感染。B、C、D型肝炎是台灣慢性肝炎最主要的原因,它們都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打針或刺青、穿耳洞時,如果器械消毒不完全,就有可能受到感染。毒癮患者時常共用針頭,也很容易相互感染。過去有不少人是因為輸血而感染B、C型肝炎,但捐血中心從民國七十一年開始,已經對捐血者做B型肝炎的全面篩檢過濾,C型肝炎也從八十一年開始篩檢,因此現在因輸血而感染的機會已經很少了。

台灣大約有三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成人平均每五到七人就有一人。但是一般人對B型肝炎的誤解卻很多,例如有許多人誤以為使用免洗餐具就可以預防B型肝炎,其實B型肝炎並不會經由飲食傳染。台灣的B型肝炎有一半是由母子「垂直傳染」而來,B肝媽媽容易生下B肝寶寶。B肝帶原者,通常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在病毒急性發作時,患者會有疲倦、厭食、黃膽等症狀,而它的可怕之處,在於可能會引致肝癌,又可能導致暴發性肝炎。

C型肝炎的命名是最近十年來的事。起初,研究人員發現有一些經由輸血感染的肝炎既非A型也非B型,所以稱為「非A非B型」。直到一九八八年發現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另外一種不同的肝炎病毒,才正式命名為「C型肝炎」。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跟B型類似,也和B肝一樣容易轉變成慢性肝炎,導致硬化或肝癌。根據統計,輸血感染C肝後,約有一半以上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患者經過一、二十年後約有20∼40%會發展成肝硬化。

台灣地區C型肝炎患者大約有三十萬人,雖然不像B肝那麼多,但一般人對C肝病人是一直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末期,才知道原來自己很早就得了C型肝炎。C型肝炎可以經由共用針筒、輸血、刺青等而感染,是慢性肝炎的一種。患者通常無明顯症狀,但時間久了之後,有演變成肝硬化及肝癌的危機。

至於D型肝炎,必需依附在B型肝炎病毒,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的病毒,它本身雖然可以複製繁衍,但是卻需要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配合,才具有感染力,也就是說,D型肝炎無法單獨「作怪」,一定要跟「共犯」B型肝炎病毒同時存在,才能對人體構成傷害。所以臨床上D肝病人都是和B肝同時感染,因此,有B肝的人,就要特別小心D型肝炎的感染。

D肝的傳染方式和B肝一樣是經由血液的接觸,但最主要的兩大傳染途逕是「嫖妓」和「毒隱患者共用針頭」。據統計,台彎地區B肝患者感染D肝的機率約為百分之十,但娼妓的機率的則為百分之二十;而毒癮患者的感染率更高達百分之八十。

近年來,B型肝炎因為有疫苗可打,已逐漸得到控制;C型肝炎則因為一般人警覺性不夠,而且目前沒有疫苗,所以可能繼B肝之後成為另一個危害國人健康的主要肝病。

非病毒性肝炎

有些肝炎並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直接造成肝臟發炎,稱為「非病性肝炎」。最常見的例如: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

其他比較少見的肝炎

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病毒性、非病毒性肝炎之外,還有幾種比較少見的肝炎。如:自體免疫性肝炎、代謝性肝炎(威爾森氏症)、膽汁滯留型肝炎、巨細胞病毒、庖診病毒、黃熱病毒、EB病毒…等等病毒所引起的肝炎。

猛爆性肝炎

在所有的肝炎中最危險的要算是「猛爆性肝炎」了!這是最嚴重的一種肝炎,無論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哪一種肝炎,都有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全部的肝細胞在短期間內全部「陣亡」,肝功能完全喪失,肝臟的再生能力完全跟不上肝細胞破壞的速度,病人可以說是處在「無肝」的狀態,所以死亡率極高,根據國內某些醫院的統計,其死亡率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未完待續篇……)


新聞資料來源:台東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