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危險心靈三低一高:談冠狀動脈心臟病之營養醫療原則!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吳玉茹營養師、黃孟娟主任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九十三年統計,心臟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排名中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已躍升到第二名。許多動物試驗、流行病學研究均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增加是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性之主要原因,近期的臨床實驗指出,降低LDL-C,將使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性降低。

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以異常的LDL-C為治療的主要目標,於1988年首次提出成人治療指引(Adult Treatment Panel)。

而2001年NECP根據實證醫學提出降低冠心症危險性之策略(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ATPⅢ),ATPⅢ建議以多方面改善生活型態著手,稱之為治療性生活型態改變,(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TLC)。其主要內容為:

1.降低飽和性脂肪至每日總熱量的7%以下,總膽固醇攝取降至每天200毫克以下

食物中飽和性脂肪和膽固醇均會影響血中膽固醇濃度並且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故飲食上需減少飽和性脂肪之攝取,如:動物性肉類(如紅肉類:牛肉、羊肉、豬肉約有50%為飽和脂肪)、動物性油脂(奶油、豬油)、棕櫚油、椰子油等;油脂的選擇上,可選用植物性油脂(如:大豆油、葵花油、菜籽油)。膽固醇部份只要多食用植物性食品,控制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每日4兩左右,不食用蛋黃、內臟等食物,則每日膽固醇食用量可控制在200毫克以下。更進一步,另有飲食中膽固醇和飽和性脂肪合併計算的指數(簡稱CSI;Cholesterol/Saturated-Fat Index),此種新指數更能顯示飲食與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關係。

2.食用植物性固醇(2g/天)及水溶性纖維(10~25g/天)

植物固醇因結構與膽固醇類似,具抑制腸部對膽固醇吸收的生理效應。一般膳食中植物固醇的來源為植物性食物,如:黃豆油,玉米油,米糠油,葵花籽油及堅果、莢豆、蔬果等。每天攝取約2公克的植物固醇可降低LDL-C 10∼14%。而水溶性纖維指的是可溶於水中的纖維質,如:果膠(pectin)、豆膠(gum)、植物黏膠(mucilage)、海藻多醣體(algal polysaccharide)以及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等,主要存在於乾豆或豆莢類、燕麥片、各類水果中。

3.減輕體重以及增加體能活動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肥胖定義: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在18.5~24之間屬於正常範圍,BMI24~27屬過重,BMI>27則為肥胖。因肥胖與罹患心血管疾病具有極高之相關性,飲食上建議遵循「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原則並藉由增加體能活動來達到理想體重之維持。

最後的叮嚀,若有併發其它疾病,則飲食可能需要做部份修正以及更全面之考量,亦須由營養師為患者設計個別飲食計畫,根據性別、年齡、活動量以計畫其熱量需求。


本文摘自:高醫醫訓第二十五卷第五期(94年10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