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面子問題從「體質」改變開始!跟青春痘說再見!

文�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基隆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林冠甫

痤瘡是發生於臉上、前胸、背上等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處的一種慢性炎症疾病,一般人稱為粉刺,也叫做春青痘。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生活步調加快,導致速食文化大行其道,上班族尤其是年輕女性更是容易因此滿臉「青春」洋溢。

引發青春痘的因素很多,包括內分泌失調及情緒上的壓力、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以及藥物如全身性的皮質類固醇等,或是常常用不潔的手指去擠皮膚等,都會引起細菌容易侵入皮脂腺,引起發炎反應,導致青春痘的發生。一般的皮膚科處理,輕症時可在局部用抗生素,重者再加上口服抗生素,以達到減緩細菌增生繁殖,降低局部發炎反應。

中醫方面則較重視病人體質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處理,民眾如果能夠對自己的體質有些了解,在治療及預防上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臨床上常見體質有:

(一)肺實熱或血分熱體質:

中醫認為面鼻與皮毛屬肺經,丘疹色紅是因為肺熱薰蒸,血熱蘊阻肌膚導致。這種體質病人的表現常顏面潮紅,粉刺焮熱,疼痛或膿包,唇薄舌紅、脈細數,有時會有口渴或便秘。這種體質應以宣肺活血清熱的藥為主,如枇杷葉、桑白皮、冬瓜子、赤芍、牡丹皮、紅花、凌霄花、生地、黃芩等來改善。

(二)腸胃濕熱體質:

病人多半很喜愛吃辛辣油膩、煎炸的食物如薯條、煎餅等,導致濕熱結於腸胃,病邪不能下達反而上逆,這種體質的表現則是皮疹不但紅,而且會腫甚至疼痛,有時便秘、小便顏色較黃、胃口很差、肚子較脹、舌苔黃膩,脈滑數。這種體質的人通常比較適用蒲公英、生山梔、黃芩、黃柏、生大黃、茵陳蒿、生薏仁、車前子、生地、赤芍、甘草等這些「清熱化濕」的中藥來改變體質。

(三)脾虛痰濕體質:

病人多半胃口不好,吃的東西很少卻不見得會餓(但也不一定會瘦),常覺得四肢沈重,整天提不起勁,有時覺得痰多或分泌物較多,大便不成形而溏溏水水的,舌苔較膩而且厚,常會口渴或口內自覺粘粘的。這種體質的人應用茯苓、白朮、薑半夏、陳皮、白芥子、丹參、車前子、白花蛇舌草等。若口乾唇燥則可另加元參、麥冬、天冬等。囊腫難消加夏枯草、牡蠣、海藻、莪朮、貝母。這種病人的體質較為複雜,多半是日積月累而有其他兼症,應該及早正確就醫。

痤瘡包含粉刺、丘疹、結節、囊腫甚或丘疹膿包,且多半發生在臉上油脂分泌較多的T字部位,是不折不扣的「面子問題」。臨床治療除了可以內治、外用藥並用外,也應有正確護理觀念,如常用溫水、嬰兒肥皂保持臉部的清潔,不能用手指擠壓皮膚,以免細菌感染致症狀加重,最重要的是不吃油膩、辛辣及煎炸的東西,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如此多方面配合,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