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老人骨折仍要恢復到最好的功能別宣告放棄!

文:東元綜合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陳怡君醫師

吳阿嬤是一位健康硬朗的婆婆,雖然年紀已經七十多歲,但是頭腦一直很靈光,活動力也不錯,雖然行動比較慢,但是日常生活起居都可以自己來,不需家人服侍。不幸的是,半年前,阿嬤在浴室不慎跌倒而造成左邊髖骨骨折,開刀住院一個星期後,雖然傷口癒合情況良好,但是左腿經過幾天固定不動,已經失去原有的力量動不了,加上傷口仍然很痛,阿嬤整天唉唉叫,醫師建議要復健,重新練習走路,但是家人心疼阿嬤的狀況,捨不得讓他動,一拖就是幾個月,阿嬤就這樣一直躺在床上,漸漸地,阿嬤越來越沒有力氣,連坐都坐不起來,於是阿嬤的情況就從此每況愈下了。

其實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就一般骨折術後會有的問題,其實都是暫時的,像剛開完刀傷口附近的組織仍未完全消腫,也會有疼痛的問題,而患肢因為一段時間固定不動的關係,肌力會有某些程度的流失,關節活動度也因而下降變得僵硬,所以也會暫時失去原有的功能。以吳阿嬤的情況來說,雖然年紀稍大,只要有走路的動機,加上家人的支持配合,其實是很有機會回復到受傷之前的狀態,或是需要用柺杖助行器幫助步行,而因為骨折竟需要自此臥床,付出的代價也未免太大!

一般骨折術後復健,不論是上肢、下肢任一部位或是患者的年齡及相關狀況為何,同樣的目標就是要恢復到最好的功能,所以必須克服及處理上述腫痛、僵硬及無力的狀況,而且一定要從早期做起,只要沒有相關內外科併發症的可能, 術後就可以馬上開始復健療程,就吳阿嬤的例子來說:除了疼痛腫脹控制外,在處方物理治療會視病人各階段不同的情況,教導操作適當的被動主動關節運動以預防關節硬化,並針對軀幹及患部作漸進式肌力耐力訓練,再考慮骨折穩定度的因素做行走承重訓練。

老人家在骨折之後暫時失去功能並不是代表應該宣告放棄,過度保護有時候反而會害了他,只要患者本身頭腦清楚、動機強烈,輔以家人的支持努力,早期做復健治療的話,能恢復原有功能再獨立行走的機會可是很大的喔。
本文由【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