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事故傷害死亡率持續下降,約為十年前的一半!

事故傷害係除疾病外市民最重要的死因,涵蓋的範圍包括運輸事故、意外中毒、意外墜落、火警意外、淹死溺水、吸食所致呼吸道阻塞窒息…等,民國82年臺北市事故傷害死亡931人,占當年死亡人數的8.8%,死亡率為每十萬人34.81人,是市民的第四大死因, 92年事故傷害死亡455人,占死亡人數的3.3%,死亡率降為每十萬人17.27人,是臺北市市民的第七大死因,事故傷害死亡率約僅為十年前的一半。

臺北市事故傷害死亡率全臺灣地區最低

92年臺北市事故傷害死亡率在全臺各縣市最低,臺灣地區與高雄市當年事故傷害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36.30人與29.15人,均居死因第五順位,臺灣地區事故傷害死亡率是臺北市的2.1倍,高雄市則為臺北市的1.7倍。

事故傷害之平均死亡年齡為52.3歲,男性的死亡率是女性的2.3倍

92年臺北市因事故傷害死亡之平均年齡為52.3歲,在市民十大死因中僅高於自殺死亡之平均年齡50.1歲,是十大死因中第二年輕的一群。92年臺北市事故傷害死亡455人中,有七成計316人為男性,三成139人為女性,其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口24.37人與10.39人,男性為女性之2.3倍,男性無論在運輸事故、意外中毒、意外墜落、火警事故或溺水之死亡率均為女性之2倍或以上,應與兩性所使用之交通工具、工作性質與活動方式的差異性有極大相關。

事故傷害是青年最重要的死因

事故傷害是臺北市民在壯年期之前(44歲以前)的前三大死因之一,更一直是青年人(15-24歲)最重要的死因,92年臺北市15-24歲的青年因事故傷害死亡57人,占該年齡層死亡人數的42.2%,其中有44人(77.2%)係因運輸事故死亡,6人(10.5%)係溺水致死,5人(8.8%)係意外墜落致死。

事故傷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為運輸事故、意外墜落與溺水

最近十年臺北市因事故傷害死亡者共有6,521人,最主要的原因是運輸事故死亡3,003人占46.05%,其次是意外墜落1,158人占17.76%,意外淹死溺水579人占8.88%。依臺北市最近十年事故傷害死亡者分析,未滿一歲的嬰兒最重要的意外事故是被食物或其他物品噎死,嬰兒除外的人最重要的事故傷害死因均為運輸事故,幼年、少年、青年,壯年、中年次要的事故傷害死因是意外墜落與溺水,但少年與青年溺水死亡的人多於意外墜落,幼年、壯年、中年則是意外墜落的人多於溺水,至於老年的次要事故傷害死因則為意外墜落與被噎死。

事故傷害標準化死亡率與日本相當

臺北市近年事故傷害死亡率持續下降,顯見在事故傷害的預防與急救醫療上已有顯著的成效,以1976年WHO世界人口結構標準化後,92年臺北市事故傷害死亡率每十萬人口14.2人,與亞洲主要國家比較,較日本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口15.9人(2003年)略低,較新加坡9.2人(2000年)高,較香港25.5人(2003年)、南韓39.8人(2000年)低。顯示在事故傷害死亡之防治成效與日本相當,但為了增進市民生命安全,仍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自92年起衛生局已積極辦理宣導與急救訓練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防範意外事故的發生,並使受傷民眾能及時急救降低傷害,已擴大培訓醫院、職場與學校人員基礎急救能力,自92年迄今衛生局所屬醫療院所與民間團體已辦理心肺復甦術訓練2500場,訓練近18萬人次,辦理事故傷害防制宣導近二千場,希望意外事故的發生降至最低,每一遭逢意外事故的生命也能及時獲救,以增進市民之幸福,減少破碎家庭的產生。
本文由【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