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腰椎退化性疾病

臺灣人口老化速度值得關注,老年人口比率已上升至9%,高於全球平均的7%,在亞洲主要國家排行第3(僅次於日本及香港)。隨著人口老化的問題,許多慢性疾病的醫療照顧也愈來愈受到重視。人體的許多器官,隨著年齡增長,也會慢慢地退化,造成臨床的許多症狀,如人體骨骼關節系統,包括脊椎,亦是如此而造成退化性疾病。

人類的脊椎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及尾椎,而由於活動量及承重的不同,退化性疾病最常發生於頸椎及腰椎。要瞭解脊椎病變,對其大體解剖構造需先有初步的了解:人體脊椎是由脊椎骨頭(vertebral bone)所組合而成,每一節脊椎由脊椎體(vertebral body)及椎弓(arch)經由椎莖(pedicle)連接形成。而上下兩節的椎骨是由主要三個關節:椎間盤(vertebral disc)及左右兩個小面關節(facet joint)所結合,除此以外,整條脊椎旁亦有許多韌帶(如黃韌帶等)及肌肉的附著,才能有彎曲、伸直及轉動的動作。

所謂脊椎退化性疾病,指的就是上述的解剖構造發生退化性的病變,包括椎間盤的脫水反應(disc desiccation),小面關節肥厚(hypertrophy of facet joint),骨刺形成(osteophytes formation),黃韌帶增生肥厚(hypertrophy of ligamentum flavum)及脊椎滑脫(spondylolisthesis)等等,皆會造成臨床的一些病症。退化性脊椎疾病的形成原因是多重的,如病人的體重、工作性質、有否脊椎外傷病史、是否骨質疏鬆等等,都和退化性疾病有密切關係,除此之外,抽煙亦是重要病因之一,統計上,有抽煙者無論是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或脊椎退化的比率都比不抽煙者為高。

以腰椎而言,以上的退化性變化會產生的四大症狀:(1)下背痛(low back pain);(2)神經根症狀(radiculopathy);(3)神經性跛行(neurogenic claudication);(4)神經脊髓病變(myelopathy)。此類症狀是腰椎神經在各種不同程度的退化階段及受壓迫程度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病症,如神經根症狀的腳麻腳痛,神經性跛行的無法長距離走路,或神經脊髓病變的下肢無力甚至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等,其中下背痛的病人,更是門診最常遇到的。

椎退化性疾病的診斷,除了臨床症狀神經學檢查以外,當然需要進一步放射線檢查,包括:放射線X光、電腦斷層、磁核共振等等,此外,神經傳導學檢查、核子醫學檢查、骨質疏鬆檢查都是診斷的利器。對於腰椎退化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五花八門,加上各種治療新方法不斷推出,常常讓病人不知如何選擇。大致上治療主要分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及復健三大類。所有的腰椎疾病病人,除了有嚴重的神經脊髓病變,都應從物治療或復健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治療時間可長達二至三個月之久),抑或治療中病人無法忍受神經痛或無法持續服藥(病人無法配合服藥或藥物副作用產生等等),即可考慮外科手術的治療。

腰椎退化性疾病的治療,除了不斷有新的藥物上市(較無副作用的止痛藥、骨質疏鬆的新藥等),新的外科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如微創內視鏡手術、無傷口的功能性(止痛)治療等),此外,醫療市場上,也有愈來愈多的人工植入物(可穩定脊椎、取代椎間盤),對病人而言,除解決病痛,更可提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